16年,乔布斯《遗失的访谈》
来源:原创 | 作者:prod18c13 | 发布时间:2013-05-08 | 649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  1995年,美国知名科技记者罗伯特·科林利对乔布斯进行了采访,因为乔布斯很少接受电视采访,多年来被误认为这次采访母带已经遗失,直到2011年乔布斯逝世后才重新播出,在尘封16年后鲜活重现了这位苹果公司创始人的思想与预见。
  海播文化一直关注“人”的元素,事实上,在很大程度上拍摄是一种语言的救亡、思想的救亡、精神文化的救亡,我们把镜头对准那些或成功或失落的人们,我们并不知道未来,更无法预测生死,我们只有用镜头表达这些力量,而这些力量的沉淀,才有了今天的历久弥新。

乔布斯的预见:
  1、我们做出了这个称为“蓝盒子”的免费打电话装置……你也许会问这样做有意思吗?它的意义在于虽然我们年纪还小,但已经意识到我们有能力做出控制庞大系统的工具,这就是我们得到的启发。我们两个人尽管懂得不多,但我们制造的小玩意可以控制庞然大物,这是不可思议的经历,没有“蓝盒子”就不会有苹果电脑。

  2、在生意场多年,我发现一个现象。我做事前总问为什么,可得到答案永远是“我们向来这样做”,没人反思为什么这么做。生意场上有很多约定俗成的规定,我称为陈规陋习,因为以前这样做,所以就一直这样做下去。所以只要你多提问多思考,脚踏实地工作,你很快就能的学会经商,这不是什么难事。

  3、所有美国人都应该学习编程,学习一门编程语言,学习编程教你如何思考,就像学法律一样。学法律的人未必都成为律师,但法律教你一种思考方式。同样,编程教你另一种思考方式,所以我把计算机科学看成基础教育,是每个人都应该花一年时间学习的课程。

  4、营销部门的人很容易升职从而掌管公司,即便产品经理能做出更棒的产品,那又怎么样?这些已经垄断市场的公司很难再提高业绩,要想提高业绩还得依靠营销部门,于是他们逐渐控制公司,而产品部门的人被边缘化,公司就丧失了打造优秀的产品热情和能力。

  5、优秀的创意与产品之间隔着巨大的鸿沟,实现创意的过程中,想法会变化甚至变得面目全非,因为……总有些问题是电子设备解决不了的,是塑料、玻璃材料无法实现的,或者是工厂和机器人做不到的。设计一款产品,你得把五千多个问题装进脑子里,必须仔细梳理,尝试各种组合,才能获得想要的结果。

  6、我以前在苹果就发现一种现象,很难表达出来,更像是一种感觉:生活中多数东西,最好与普通之间的差距不超过两倍。好比说纽约的出租车司机,最棒的司机与普通司机之间的差距大概是30%。但是在软件行业,还有硬件行业,这种差距有可能超过15倍,甚至100倍。

  7、与优秀自信的人合作,不用太在乎他们的自尊。大家的心思都放在工作上……如果他们的工作不合格,你要做的无非是提醒他们,清晰明了地提醒他们恢复工作状态,同时不能让对方怀疑你的权威性。要用无可置疑的方式告诉他们工作不合格,这很不容易,所以我总是采取最直截了当的方式。有些同事觉得这种方式很好,但有些人接受不了。

  8、我是那种只想成功,不在乎是非的人,所以无论我原来的想法多么顽固,只要反驳的人拿出可信的事实,五分钟内我就会改变观点。我就是这样,不怕犯错。我经常承认错误,没什么大不了的,我只在乎结果。

  9、让我难过的并非微软的成功,我一点不嫉妒他们,他们的成功基本上是靠勤奋工作换来的。我难过的是他们做的是三流产品,他们的产品没有灵魂和魅力,太平庸,更让人难过的是用户居然毫无察觉。但人活着是要追求极致,并分享给同类的,这样人类才能共同进步,学会欣赏更美的东西。

  10、我坚信如果将来回顾人类历史,计算机将是人类最伟大的发明之一,我觉得自己非常幸运,在硅谷参与这项发明。最终方向得由你的品味来决定。你要熟悉人类在各种领域的优秀成果,尝试把它们运用到你的工作里。毕加索说过:拙工抄,巧匠盗。我从来不觉得借鉴别人的创意可耻。如果没有计算机,Macintosh团队的人们也会在其他领域造创奇迹。我觉得优秀的同事都不是为了计算机而工作,而是因为计算机是传达某种情感的最佳媒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