对话邓铁涛——中医腾飞·我的中国梦
来源:原创 | 作者:prod18c13 | 发布时间:2013-11-26 | 877 次浏览: | 分享到:


采访国医大师邓铁涛先生的想法是盛夏时,我与梦影在惠州出海时提出来的,那时我才知道邓老已经98岁,

仅仅是这个岁数,就应该是我们拍摄人物中最年长的(当时岁数最高的是香港美心集团董事会名誉主席伍沾德先生,90岁),

我在心里默默的排序邓铁涛、伍沾德、陈若菊、孙天义、张守智、杨永善-------

加上刚刚采访完来自澳洲87岁的“礼仪皇后”June Dally-Watkins,把岁数加起来,近千年的历史,

我在想:海播又离自己的梦想进了一步——记录时代的变迁,记录商业的变革,记录企业家的选择。


和邓老见面,梦影做了很多准备,98岁的高龄不太好办。

之前,我疑惑的反复问她:邓老身体如何?表达如何?思路清晰吗?

梦影都给予了肯定的回答,我还是半信半疑——98岁的南方人,我实在不敢肯定他能迅速地与我的北方思维对接。

我该怎么问第一个问题?他能不能明白我的意思?我是不是要大声说话?一大声了是不是破坏了聊天的意境?

重要的,是他的回答,能和我的问题对接上吗?我要是语速过快,他能反应得过来吗?(这决定了我能不能根据他的话追问下去。)

心怀忐忑,见面约定了在广州中医药大学邓老的研究所,见面时邓老穿了一件深红色的唐装,很显然是有备而来,坐定,

我故意要摸摸底儿,大声说:“老人家,你是鹤发童颜啊!”邓老呵呵一笑,说:“全靠中医——”,

我彻底明白了两件事儿:第一,之前我的所有顾虑是瞎操心。

第二,我们之前准备的问题也是瞎操心,他完全可以按照自己的逻辑呈现一个历史逻辑。

老人一点也不怕生,我也打破了一直以来我采访的一个规范

——头一次俯身倾听

——我希望他的叙述更像给晚辈讲故事

——你也根本没办法对一个拥有一个世纪历史经验的人,过多的呈现平等的状态。

我的惊讶不仅仅如此,我们聊非典、聊他上书中央领导、聊他的凉茶,我的每一个问句,他都能很流畅的衔接上,

我开始觉得他的“经验主义”在起作用(毕竟他面对了太多采访),我决定打破这种“经验主义”,

我问他:“上书徐向前,上书江泽民,上书温家宝、吴仪,每次都用这种上书的方式为中医大声疾呼,写上书要注意什么?”

其实,我曾经采访过信访部门的领导,他们告诉我,写上访信是要有一些技巧的。

邓老眨巴眼告诉我:“把关键问题得说清楚。”于是,上书徐向前元帅得故事就开头了————

近1个小时,我被邓老的学生叫停了,怕他98岁的高龄在接受采访后过于兴奋,但大大超出了我们原定的30分钟。

如果非要我停止,我就会马上做出判断,我要问的东西还有什么?

于是,就有了邓老对中医和中国梦的陈述,你可以清晰的看见老人对问题衡量的精准。

我想的是:照这样下去,应该可以聊3个小时以上。

几天后,第一个版本出炉了。我们与《大师·国瓷》的标题一样,起名《大师·国医》。

一个世纪的生命经过了多少惊涛骇浪,有些人注定了是历史柱上铁骨铮铮的名字,注定了伴随历史长河的回响。

在我心里,题目是:大师·铁涛。



鸣谢:广东邓老凉茶药业集团有限公司
拍摄创意:广州海播文化传播有限公司